古代美玉和氏璧究竟是不是綠松石?
和氏璧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,但很少有人知道,“和氏璧”其實是一塊千年綠松石。據傳,古時有“鳳凰不落無寶地”說法。春秋時期,有一天,楚國人卞和看到一只鳳凰棲落一塊青石上,他便認定那塊青石里有寶玉,馬上去獻給楚厲王。
我們都知道,沒開之前的寶石,從外表看就像普通石頭一樣。而且,古代的切割技術不發達,切開玉石外皮要大費周章,所以,楚厲王先找玉工來鑒定,玉工看完之后說,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,沒有瞧出千年綠松石的真身。楚厲王以欺君之罪砍下了卞和的左腳。楚厲王死后,楚武王繼位,不甘心的卞和再次將青石獻給了楚武王。楚武王也找來玉工查看,玉工仍然堅持說這塊青石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,楚武王大怒,命人砍去卞和的右腳。
后來,楚文王繼位后,卞和抱著這塊青石來到楚山腳下,痛哭了三天三夜,眼淚都流干了,最后流出來的都是血。楚文王聽聞后命人前來詢問,卞和說:“我痛哭,并不是因為我先后被砍去了雙腳,而是因為這塊寶玉被當成了普通的石頭。我是忠貞之人,卻被說成欺君之徒,本來無罪卻因此備受刑辱?!背耐醯弥?,馬上找人剖開了青石,發現里面真的是稀世之玉,于是命名為“和氏璧”。這便是千年綠松石的源頭了。
很多人疑問,為什么認定“和氏璧”是千年綠松石呢?戰國時期,秦國以15座城池相誘,想換得“和氏璧”,趙國丞相藺相如危難******,這才有了“完璧歸趙”的典故。秦始皇統一天下后,命人將“和氏璧”琢成“受命璽”,從此世代相傳……千年綠松石的歷史也由此而來。那么,“和氏璧”的材質確定是綠松石嗎?“和氏璧”的名字中帶有“和”字,很多人都認定它是新疆和田玉,其實不然!它也可能是綠松石,自春秋戰國以來,已有上千年綠松石的歷史。
歷史中,對于“和氏璧”的形態記載并不多,其中有一條是這樣描述的:“色彩青綠而玄,光彩照人?!敝袊刭|學家章鴻釗曾以此為線索進行考證,認為其材質就是綠松石,也因此印證了綠松石歷史之久遠。另外,寶石專家李強和李海負都曾在個人著作里表達了對這一觀點的贊同,千年綠松石的研究因此有了依據。
怎么能證明“和氏璧=千年綠松石”呢?首先,卞和在荊山地界內發現了“和氏璧”,那里是湖北的西部、武當山的東南、漢汀的西岸。而綠松石的主產區便是這個地界的竹山縣、鄖縣等地,產地與“和氏璧”的發現地基本吻合。其次,綠松石尚未加工成玉器以前,從不同角度察看,會有“側而視之色碧,正而視之色白”的現象。千年綠松石雖是青綠色的,但是它的面還有一層外皮,常粘附一些白色礦物,所以這種外觀特征與“和氏璧”的外觀特征也基本吻合。第三,秦王愿意拿15座城池交換“和氏璧”,也可以看出,“和氏璧”在當時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與收藏價值,因為“價值連城”,所以引得“眾王相爭”,才有了后來的藺相如冒死“完璧歸趙”的典故。但從當時到如今,在曾經楚國地界(即現在的湖北境內),尚未發現觀賞價值可與千年綠松石相媲美的玉石。
由此可見,“和氏璧”是千年綠松石的歷史也是有文獻記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