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過鐵線就能辨別綠松石好壞的方法
目前市場上非天然原礦綠松石,大多經過“優化”處理。如何鑒定綠松石是否經過人為處理?普通消費者容易掌握的技巧,就是觀色。從理論上來講,天然的結構致密,密度大、硬度高、比較重,但這個特征在實際操作上不易運用。最好的甄別方法就是看顏色,合成的以及經過優化的綠松石顏色均勻、鮮艷,而天然的多不均勻,能達到小面積均勻的一般會做成戒面,價格也最為昂貴。大部分綠松石往往有雜色、雜斑、鐵線。
除了觀色,還有一個方法是通過綠松石上的鐵線來判斷優劣和真偽。綠松石鐵線是由褐鐵礦形成的,天然的黑色鐵線與藍、綠色的顏色之間的界限往往清晰,紋路自然細密,連續不斷;合成的、做假的鐵線不那么細密,往往紋理模糊,邊界不清晰。鐵線越細越少,綠松石的品質越高;相反,鐵線越粗、越多、越密,品級則越低。
此外,因綠松石多孔隙,佩戴過程中要遠離污染物,避免與油污、鐵銹、酸等接觸,以防污染物順孔隙滲入導致寶石變色。綠松石還懼怕高溫,過高溫度的烘烤會使綠松石變脆易碎。
綠松石在研究和市場上雖然沒有A、B、C貨的叫法,但事實上已經和翡翠一樣出現了A、B、C貨。保持天然、未經任何處理的可稱為A貨;經過人工優化處理的是B貨;如果在優化基礎上人工加色使之顏色鮮艷、均勻就是C貨了;人工合成的只能叫贗品。在全國各地的文玩市場上,廉價“綠松石”四處可見,有些是經過注塑、灌膠、染色處理的,有些就是仿造品,天然松石連一成都不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