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你走進綠松石錯金加工工藝
錯金,是金屬絲鑲嵌工藝的一種,是用金銀絲在器物表面上鑲嵌成花紋或是文字。金銀錯工藝最早見于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,主要是用在青銅的器皿、車馬器具以及兵器等實用器物上的裝飾圖案。
金銀錯是我國青銅時代一項精細的工藝,但它是青銅工藝發展了一千多年以后,到春秋中晚期才興盛起來的。
我國古代在青銅器上做金銀圖案紋飾的方法,從目前的已發現的文物上看,主要有兩種:
鑲嵌法:目前已發現的我國古代金銀錯青銅器,有些采用的是鑲嵌裝飾的方法,又叫做鏤金裝飾法。是在銅器上用金銀絲(或片)鑲嵌出紋飾或是文字,然后用錯石在器具表面磨錯光平。
涂畫法:這是漢代金銀錯主要的裝飾手法。是將金銀碎片融化后將其涂飾在青銅器上,或是涂在預鑄的凹槽之內。這種方法,現在也有人稱之為“鎏金”,但在古代時是稱之為“金錯”的。
錯金在古代時是非常珍貴的,由于其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工,只有王侯才可能使用,但由于現代科技的進步,錯金等復雜工藝不再遙不可及,是伸手可摘的星辰。